在澳洲國立大學第一學期的結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 2008.02.10


傑立Jerry Pung的介紹

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,一路從建中到台大,仍然不滿足期待追求更多;
一個很了解自己,進大學不浪費時間,充實的過有計畫的生活;
去澳洲經歷第一次在國外住院;第一次自己下廚養活自己 
期許自己可以很有書香味,這,就是傑立。

  看看世界上其他地方和我年紀相仿的人在做些甚麼事,是我參加交換學生最簡單也最原始的動機。人,是我對於交換學生最大的期待。澳洲在這方面提供了我一個很理想的人際平台,除了有澳洲本地學生,更有來自不同國家,不同文化背景的國際學生。

  而宿舍更形成了一個多元文化的人際網絡,我享受每天的晚餐時刻,偌大的百人廚房,提供了學生們交流學習的機會。不諳庖廚的我,口中的粗茶淡飯總是與心靈的文化盛宴形成強烈的對比,它有如一道綜合的什錦菜,雖然混在一起,但仍能咀嚼出各自原始的風味,而你不會拿青椒的甜和花椰菜的香做比較,因為無須也無法比較。
 
  嶄新的生活肯定是讓人期待的,而期待中多少也滲透著未知的惶恐。七月,冬的凜冽為宿舍窗外的枯枝上蓋上一層薄薄的白霜,從北半球的盛夏來到南半球的寒冬,變的不僅是環境,也是心境。

  剛到的時候,誰也不認識,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來,要練習獨立,也必須享受孤獨。懂得將自己堆向人群是很重要的,友善的微笑,簡單的問候,都可以為自己帶來友誼。舞會和酒精是西方文化裡,少不了的快樂元素。我雖既不能歌也不善舞,但也不可免俗的嘗了鮮。「淺嘗即醉」成了我這個亞洲人最大的品牌特色,我也因此又多結識了幾個歐洲的夥伴。在「合群」中展現「不同」是我在新環境中謀生的重要法則
 
  從課堂上老師的態度和平時與宿舍同儕們的相處,我發覺,西方國家的價值觀相對多元,他們肯定每個人的價值,重視個人差異性,而不太有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概念,也比較不強調「有用」、「沒用」這樣的價值判斷。這樣的價值觀念不只套用於個人,也適用於整體文化。有位義大利的交換學生說:「如果歐美文化的強勢傳播讓每一個人都變成一樣的話,那這個世界就不有趣了。」無論是個人,亦或是整體文化,他們對於多元價值的包容性,都是值得我欣賞與學習的。
 
  從來沒有想過,文化不只是一種生活方式,更可以一種作用力,一種無法量化的引力。

  它沒有感覺,但隨時都在每個人身上作用,將背景相近的人拉在一起。和對岸學生的相處,無疑地為我投下一枚震撼彈,也更加明白,為什麼視界都在注視著這條經濟巨龍的崛起。從越來愈多留學生人數不難看出大陸快速成長的經濟實力。在學習的態度上,他們比台灣的學生更具成功的強烈企圖和衝勁。畢竟,要在十三億的人口中出線,需要的是超出常人努力與堅持。其實,這些都是在台灣就已略有所聞的事,不過親身體驗的震撼肯定是之前在台灣時的我無法想像的。

  大陸市場給台灣帶來機會,但也無疑地帶來更艱鉅的試煉。生長在台灣的我們優勢在哪裡?要如何找到自己的利基市場?是我反覆問自己的一個問題。
 
  南方的夜空星光熠熠,歡愉的人們在斑斕星輝下舉杯銷魂,思鄉的人們在濃濃的鄉愁裡黯然神傷。思念像是條繫在心上的細繩,揪著、拉著,平時不會有太多的感覺,但若不小心牽動到了,仍會隱隱作痛:一個人的時候,遇到困難的時候,還有生病的時候。直到那時才驚覺,很多已經習慣的東西,等到不在了,才會發覺是那樣彌足珍貴。

  就在放暑假前的一個月,我生病了,急診室的綠色帷幕裡,是我的不安;電話的那一頭,是母親的焦急。在病房裡,窗外的夜變得更黑、更沉。沒有家人在身旁,少了昔日的那個避風港。這個不愉快的回憶,但卻會是一次有價值的經驗。我學習到了危機時的應變,看到了友情的可貴。早上冷靜地向醫生陳述每天的病情,仔細地聆聽醫生的說明。從掛急診到出院,每天都有朋友們的陪伴與照顧,雪中送炭的溫暖加倍動人,患難時的真情不可價量,而我內心中的感謝更是無法言喻。
 
  第一個學期結束了,國際學生們又各自回到自己的國家。宴席也許會散,情誼卻可以不淡,短暫的聚首之後,我們互道珍重,繼續向前走。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feder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